不可思议那还思不思? — 法华妙趣(12)

舍利弗。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。所以者何。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。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。唯有诸佛乃能知之。

诸佛随缘说法,其中的意趣其实是非常难以理解的。佛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、故事、形容修辞来演说,这个法不是我们能够用思维分别能理解的。只有诸佛才能真正懂得。

在佛经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,不可思议,不可以言说取,就是不要用语言来描述他,描述不对的。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困惑了。既然我们不能用思维、分别来了解,那佛经还要不要看?佛说的东西要不要理解?要不要思考其中的含义?

很多学佛人就在这里卡住了。更有一些半吊子的人,包括一些还很有名气的人,抓住这个,就认为佛经不能去琢磨其中的意思,不要去想里面说了什么,只管念。其实他也不想想,他至少还思考了“不可思议”、“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”,这种话的含义。虽然理解的不对,但已经是自相矛盾了。

曾经有人说过一个比喻,我已经忘了是从哪里看来的。说这就类似于喝茶,用言语只能尽可能地描述茶的味道,无限接近茶的味道。比如苦不苦,苦到什么程度,甘不甘,涩不涩,等等。但语言永远是有极限的。不可能给你真实的体验。想要真的了解茶的滋味,还要自己喝一口才行。

这个比喻呢,只是展现了一部分的内容。其实并未触及根本。佛教讲的东西,真正读的通,有了体悟都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。

为什么说这个法是不可思议、不能用言语来描述,不能用分别思量来理解?

因为这个法就是如此的。你描述不出来。只要有思维分别,你就无法体证。那么你说那我学佛干什么,根本学不会,理解不了嘛。

错了。佛经讲的千言万语,并不是描述这个法。而是告诉你什么不是这个法。

请大家注意,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不说三遍了,我就重复一遍:佛经里告诉你的都是什么不是这个法。

佛经涉及到的所有内容都是这样。让你远离贪嗔痴,因为贪嗔痴让我们陷入妄想,迷失佛性。远离杀盗淫,因为杀盗淫导致障碍,让我们错认自我。

如果你看看佛经,一旦涉及佛教唯一的核心内容:佛性。都是一大串的否定。

菩提体者,非有非无,非非有,非非无,非有无俱;非一,非异,非非一,非非异,非一异俱,乃至毕竟无有一相而可得者,以离一切相故。——《占察善恶业报经

看了么,经典中有无数的例子,请大家去翻,去找,都是这样的。不是什么,不是什么,不是什么。就是没有“是什么”。

哪怕是作为一个比喻描述,也是用虚空这样的比喻,告诉你的还是“不是什么”。

佛性者犹如虚空,非过去、非未来、非现在。

众生佛性非内非外,犹如虚空非内非外。——《大般涅槃经

因为佛教的核心就是佛性,而佛性的确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。这个和描述喝茶的滋味还是不一样的。喝茶的滋味是可以描述的。佛性是不可以描述的,因为一旦有了概念,就错了。

所以佛经才会强调,这个法是唯有诸佛才能了解的。唯有佛是彻见佛性的。

那么了解了这个,你就知道说不可思议,那就不用思考,是错的多么离谱了。

佛经讲的东西,我们当然要思考,要玩味,要深入理解。因为佛经是告诉我们什么不是佛性,什么是错误的,告诉我们一切不是佛性的东西,消除一切障碍的。

等你扫清一切障碍,真实无需描述。等你梦醒了,真实世界就在你眼前。不需要讲给你。

但是告诉你的戒定慧,告诉你种种譬喻、种种故事,告诉你的非有非无、非一非异,你要深入体会,要思维其义。因为这是指示你正确道路的内容。

事实上佛告诉大家的是:我们这个目标是你不可能通过思维分别得知的,只有成佛才能体证。但是通往目标的道路,是你一定要认清楚的。这个必须要思维分别。

复次善男子。一切善法无不因于思惟而得。何以故。有人虽于无量无边阿僧祇专心听法。若不思惟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以是义故。思惟因缘则得近于大般涅槃。 ——《大般涅槃经

一切善法无不因为思维而得,如果你专心听法却不思维其中的含义,则永远不会得成正觉。因思维才能越来越接近于大涅槃。

看到没,我们的思维是接近目标的利器。没有思维你不可能摆脱错误的道路,远离虚幻的事物,但仅有思维只是接近大般涅槃。这个后面有时间再展开说。简单说就是,思维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思维是万万不能的。

所以对于“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”这句话,不要瞎解释、断章取义。要理解真实的原意。

世尊所说经典字字句句都应该仔细玩味,深入理解才能得佛智慧甘露,真获益。

现在不懂传不懂的情况太多了。一个个都两眼一抹黑,张嘴就胡侃,还自以为是,希望看到这一节的朋友能够理解我们所说的,对这个问题能分辨清楚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unbelievable.html

(5)
刘欣的头像刘欣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2条)

  • 浮云的头像
    浮云 2023年 9月 25日 上午10:05

    赞

  • 周乐的头像
    2023年 1月 10日 上午8:25

    “所谓虽念诸法自性不生,而复即念因缘和合,善恶之业、苦乐等报,不失不坏;虽念因缘善恶业报,而亦即念性不可得。”

    大乘起信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