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如来藏、佛性,有不少人有一种误解。认为这是和人的灵魂一样的东西。在每个人身体之内,随着我们轮回转世。甚至更有一些附佛外道,错误地领会了“如来藏在众生身中”这一概念。导致未证言证,未得谓得。以盲引盲,误导了不少的人。
的确不少经典里曾经说过,众生身中有佛性,有如来藏。例如:
例如如是善男子。我见众生种种烦恼。长夜流转生死无量。如来妙藏在其身内。俨然清净如我无异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。断除烦恼净如来智。转复化导一切世间。
如是善男子。如来观察一切众生。轮转生死受诸苦毒。其身皆有如来宝藏。如彼女人而不觉知。是故如来普为说法。言善男子莫自轻鄙。汝等自身皆有佛性。若勤精进灭众过恶。则受菩萨及世尊号。化导济度无量众生。
——《大方等如来藏经》
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我们普通人所理解的那样,在我们身中有那么一个东西叫做佛性。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很玄妙。其实并不难理解。在《大般涅槃经》中,我们看到佛针对这种错误知见特意做了开示。
善男子,若言佛性住众生中者。善男子,常法无住,若有住处即是无常。善男子,如十二因缘无定住处,若有住处,十二因缘不得名常;如来法身亦无住处,法界、法入、法阴、虚空悉无住处,佛性亦尔,都无住处。善男子,譬如四大,力虽均等,有坚、有热、有湿、有动、有重、有轻、有赤、有白、有黄、有黑,而是四大亦无有业,异法界故各不相似;佛性亦尔,异法界故时至则现。善男子,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,阿毗跋致故,以当有故,决定得故,定当见故,是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。
——《大般涅槃经》
经中说所谓佛性在众生身中,并非指在身体里有这么一种东西。佛性(又叫法身、如来藏),本来无住,本来没有说固定在某个人身上的,也不是固定在某个地点,某个空间的。
又比如虚空也没有住处。你说虚空是在什么地方?你找不到的。也无法描述虚空能算是在什么地方。经典中常常用虚空来比喻佛性。虚空是某个人的么?当然不是。虚空既不是张三的也不是李四的。但是你问张三、李四身体内有虚空么?当然有啊。没有空间怎么能存在呢?
又比如四大地水火风(坚、热、湿、动四种特性,而非我们普通认知的大地和火苗这种概念)。这四类性质,并无一个固定的所在。但又无处不在。我们的身体内也包含地水火风四中性质。佛性也是这样,没有所谓“住处”,就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所在。但是却又能在一定时候显现出来。
所以为什么说众生身中有如来藏、有佛性呢?因为一切众生必当得证,必当得见。所以才说众生均有佛性。
看了这段开示,其实其中最关键的就是:佛性亦尔,都无住处。佛性绝不是存在于某处、某人的某种事物。你要是认为你有你自己的佛性,别人有别人的佛性,那佛性就成了有住处了。这自然是错误的。
其实在很多经典中都对佛性、法身、如来藏的特质有明确的讲述,比如:
如是诸佛法身,遍一切处,圆满不动故,随诸众生死此生彼,恒为作依。—— <占察善恶业报经>
诸佛法身,也就是佛性,是遍一切处的。不是说众生的身体内才有。身体外就没有了。诸佛法身,也不会有变动。如果佛性是跟着某个人绑定的,跟着某个人轮回的,那就是在变动,位置变了,时间变了。其实根本不是。而是无论众生在哪里生生死死。佛性根本没动,但你却脱离不开佛性的依托。
譬如虚空,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,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,皆依虚空而有,建立生长,住虚空中,为虚空处所摄,以虚空为体,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。
就跟虚空能够容纳山河大地,一切事物一样。我们所有的事物,包括人、自然界,星球都是依靠虚空而有。没有这个空间,不存在任何物质。而一切都是存在于虚空之中。
诸佛法身亦复如是,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,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,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,住法身中,为法身处所摄,以法身为体,无有能出法身界分者。
诸佛法身也如同虚空一样。能够容纳一切众生。容纳各种善恶果报,而我们都是依法身自性而有,在佛性之中。佛性从来不会变动。只有我们会生生死死,轮回不止。却又从来不会脱离佛性。就如同银幕上虚幻的人物一样,有故事,有情节,有生死,但屏幕可曾动过?我们说每个人物里都有屏幕对不对呢?当然对。但你能说屏幕就是某个人物的么?当然不能。
大家在分辨一些人谈法身佛性、如来藏的时候要小心分辨。有的人虽然讲的是佛教的名词。但却和佛法谈的内涵大相径庭,甚至背道而驰。尤其是在佛教最为核心的内容中,失之毫厘谬以千里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tathagata-treasures-in-itself.html
评论列表(2条)
“舍利弗当知,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,即是一切诸法根本,备一切法,具一切法,于世法中不离不脱,真实一切法,住持一切法,摄一切法。”
遍一切处(法身犹如虚空,无处不有。故曰遍一切处)
而非一切处(而亦不着遍一切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