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至心】
至心者。于佛法中至心系念。无有疑网不忍之心。护持正法。以菩萨藏菩萨摩夷教化众生。于师和上耆旧长宿有德之人深生恭敬。勤供三宝无有休息。深信三宝常住不变。是名至心。——《菩萨善戒经》
所谓至心,就是对于佛法中心心念念,不疑不惑。还有护持正法,传播大乘教法,尊敬恭敬有道德的人,供养三宝。深信三宝常住不变。名为至心。
至心者。安心乐心。具足者。——《菩萨地持经》
简单说,就是心安于此,乐此不疲,达到具足圆满的状态。
至心的分类
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:我所说至心者,略有二种。何等为二?
一者、初始学习,求愿至心;
二者、摄意专精,成就勇猛相应至心。得此第二至心者,能获善相。
此第二至心,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。何等为三?
一者、一心,所谓系想不乱,心住了了;
二者、勇猛心,所谓专求不懈,不顾身命;
三者、深心,所谓与法相应,究竟不退。若人修习此忏悔法,乃至不得下至心者,终不能获清净善相。
至心分为两种:
一,开始学习的时候渴求、志向的至心
二,摄意专一精纯。成就精进勇猛至心。这第二至心才能获得佛法修行的感应、善相。
这个第二至心又分为上中下三品:
下品是系想不乱,心住了了,就是系念专一,意念专一不乱。心内清明,比如念诵地藏菩萨名号,念头要专一,不能散乱,内心也不能昏沉,要清楚明白。
中品呢是勇猛心,专意求愿,不顾身命。其他的一概不顾,专求其愿,百折不挠。
上品呢,是深心,就是与佛性、一真法界相应,不退转地,这是上品至心。
所以无论我们是向佛菩萨求诸善愿,还是修行,都要以至心为基础,至少要做到第二至心的下品方才保险。
至心与否的区别
其听法者复有二种:一、至心听,二、不至心。菩萨当知,至心听者是则名善,不至心者不名为善。至心听法复有二种:一者、思义,二、不思义。菩萨当知,思义者善,不思义者不名为善。其思义者复有二种:一、如说行,二、不如说行。如说行者是则为善,不如说行不名为善。如说行者复有二种:一、求声闻,不能利安饶益一切苦恼众生;二者、回向无上大乘,利益多人令得安乐。菩萨应知,能利多人得安乐者最上最善。——《大般涅槃经》
听闻佛法,至心听,才能叫做善,不至心,则不能叫做善。
能问义者复有二种。一至心持。二不能持。至心持者能自他利。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。至心持者复有二种。一者思惟。二不思惟。能思惟者能利自他。不思惟者。则不得名自利他利。——《优婆塞戒经》
询问法义,分为两种,一种能够至心受持,一种不能至心受持。至心受持的才能自利利他。
至心的效果
若至心者。所求必获。——《杂宝藏经》
只要能够至心,必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。
参考:杂乱垢心,不得大益
正在编辑中… …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sincerity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