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佛教,不能不提到婚姻、男女淫欲的问题。因为佛教的出家人是禁止婚姻的。而大家对佛教的印象也是禁欲的。
要说这个印象也不是不对。佛教的确提倡离欲。请注意是:离欲。因为《未曾有因缘经》讲过:行苦苦报。行乐乐报。佛法并非靠吃苦来获得什么快乐。而是通过快乐来获得快乐。离欲是因为修学佛法有更为高层次的快乐,所以我们才会舍离世间的快乐。
而离欲是分层次和级别的。通过这个层次和级别,大家就能深刻了解,离欲的过程是个什么过程。
请大家先看看这篇文章:佛教谈婚姻家庭中对于配偶的夫妻生活要求该如何对待
为什么提倡离欲,我们会在其它文章里详细说。但重点要说的是,佛教提倡的远离淫欲是有过程的。上面那篇文章大家也看到了。在佛法修行上面也是这么做的。尤其是对在家人而言,并非是去立刻禁止,而是去逐步远离。而且这个远离是自然而然的,从内心而发,是因为我们的确体会到了更为纯粹的快乐,而自动自发放弃了。不是外力禁止。这个也是禁止不了的。
当然,远离淫欲也有远离淫欲的过程和办法。实际上我们这个时代,绝大部分人,这一生都难以完全远离淫欲,因为宿世的习气使然。佛教在家弟子中并不禁欲。要求的只是不邪淫。
比如《优婆塞戒经》中就说过:善男子。优婆塞戒。不可思议。何以故。受是戒已虽受五欲。而不能障须陀洹果、至阿那含果。
就是说受持此戒律,虽然享受五欲快乐,却不会障碍:须陀洹果、阿那含果等佛教可以证得的果位。
我们再看看,不邪淫的定义: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五十九
若行不应行,名欲邪行。或于非支、非时、非处、非量、非理,如是一切皆欲邪行。若于父等母等所护,如经广说名不应行。一切男及不男,属自属他皆不应行。除产门外,所有余分,皆名非支。若秽下时、胎圆满时、饮儿乳时、受斋戒时,或有病时,谓所有病匪宜习欲,是名非时。若诸尊重所集会处,或灵庙中,或大众前,或坚硬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,如是等处,说名非处。过量而行,名为非量。是中量者,极至于五,此外一切皆名过量。不依世礼,故名非理。若自行欲,若媒合他,此二皆名欲邪行摄。若有公显,或复隐窃,或因诳谄方便矫乱,或因委托而行邪行,如是皆名欲邪行罪。
简单说就是:未成年而父母不允许的、同性、非正常性生活。不恰当的时间、地点、特殊情况比如患有疾病。过量而行、世间礼法不许,都属于邪淫的范畴。这是对在家佛弟子的要求。
我们经常收到的问题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问夫妻、男女生活的。说自己信佛,觉得老是过夫妻生活和佛教教导背道而驰。但拒绝夫妻生活配偶有怨言。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紧张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,除了参考不邪淫的内容。如果的确属于邪淫,当然是不好。在不符合邪淫的情况下,那么请看经典中谈到的远离淫欲的过程。就知道该怎么办了。
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逐渐远离淫欲心。而远离的动力来自我们对佛法的修证和信心。在《方广大庄严经》中讲:离生喜乐入初禅。内静一心灭觉观。定生喜乐入二禅。离喜受圣人说住于舍。有念有想身受乐入第三禅。离忧喜舍苦乐。念清净入第四禅。
因离欲而生喜乐,仅仅是初禅,到了禅定而生喜乐,为二禅。如果你能了解佛经修行的整个过程,你会发现,越到后来,会变成反复提醒不要沉迷于禅定之乐。可见这个乐是远远超过五欲享乐的。
现在是末法时代,能够成就禅定的人极为稀少,因此我们大部分人,可能达不到这个成就。但是我们在现阶段可以做的是,逐渐远离、淡薄这个欲心。
所以这一次的任务是:
无论是成婚与否的朋友。请选定一个时间,这个时间,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定。如果淫欲重的,可以设定半天、几个小时、甚至几分钟。淫欲方面不重、或者已经成婚的朋友,可以直接设定一日。在设定的时间中,保持不思淫欲的状态,也无男女房事。
这个期间,不要看色情片、相关的资讯、杂志、不要盯着衣着暴露的女人看。总之不要思念和男女之事。一旦出现这样的念头、想法,立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地方。
这其实就是一次短期的禁欲。
如果你能做到连续几日如此,你会体会到一定时期禁欲的好处,身体强健、精力充沛、头脑灵活、精神焕发等等。
其实你稍微想象一下,你如果能经常处于这个状态,那么你的人生会不会有所改变呢?我想会的,而且如果日复一日地如此,积累起来,那是非常巨大的改变。很多朋友常常苦恼自己的事业不能成功、自己的学业、研究没有成绩、自己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等等。或许就有这个因素在里面。
淫欲重和少淫欲的人的生活轨迹是完全不同的。
另外说明一下:少淫欲不是没有性和繁衍后代的能力。相反由于保存精气,身体健康。对于养育后代极为有益。如果想要孩子的夫妻,最好试一下这个办法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short-term-abstinence.html
评论列表(1条)
问曰:诸天何以作是愿?
答曰:世间中五欲第一,无不爱乐;于五欲中,触为第一,能系人心;如人堕在深泥,难可拯济。以是故,诸天方便,令菩萨远离淫欲。
复次,若受余欲,犹不失智慧;淫欲会时,身心荒迷,无所省觉,深著自没!以是故,诸天令菩萨离之。
问曰:云何令离?
答曰:如释迦文菩萨,在净饭王宫,欲出城游观,净居诸天化为老、病、死人,令其心厌。又令夜半,见诸宫人妓直恶露不净,涕唾流涎,屎尿涂漫;菩萨见已,即便秽厌。或时诸天,令女人恶心妒忌,不识恩德,恶口欺诳,无所省察。菩萨见已,即生念言:“身虽似人,其心可恶.”即便舍之!
大智度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