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)三时行善
时波斯匿王。及其眷属。闻佛说已。心意开解。更起作礼。欢喜踊跃。倚立合掌。而白佛言。世尊。今来见佛。快得善利。听佛说法。不知疲懈。所以者何。世尊先说。四真谛法。十二因缘。出世间道。情根钝故。慌慌不解。以不解故。身体疲懈。今闻佛说菩萨行法。虽未全解。心甚爱乐。渴仰欲闻。情无厌足。弟子今欲发菩提心求无上道。唯愿世尊哀愍听许。教示菩萨所行法度。当如说行。
波斯匿王和其眷属听闻佛所讲述的故事后豁然开朗,欢喜万分,于是顶礼世尊,合掌说道:“今日见佛得到了十分殊胜的利益。听佛说法却不知道疲倦。世尊从前讲述四圣谛、十二因缘、出世间道业,由于我们根基迟钝而茫然不解。因为不了解,所以身体疲倦。今天听到佛说菩萨道业,虽然没有完全了解,但是兴趣盈然,很愿意听,尚未满足。弟于今天愿发菩提心,求无上正觉,愿世尊能悲憨允许,并为我们开示菩萨修行的法要,我们好遵照修学。
佛告王曰菩萨法行。如上所说。身口意业。十善道行。十波罗蜜。总摄一切助佛道法。汝能行乎。王曰如世尊说。十善行法。心道三法。难得护持。当云何受。令不漏失。
佛告诉波斯匿王:如前所说,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,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,你能奉行吗?波斯匿王说:世尊所说的十善法中,心道中的不贪、不嗔、不痴难以护持,怎样才能作好呢?
佛告王曰。世人心粗。譬如猿猴。为诸烦恼风所动转。是故欲行十善道者。不得迟久。欲修十善。当限三时。何谓三时。从晨至食。名为上时。经一食顷。名为中时。行百步时。名为下时。受十善法。随其所堪。于一时中。将护其心。坚持三戒。无令漏失。是则名为修行十善。
佛告波斯匿王说:世间的人心意粗鄙,如同猿猴一样不能安定,被种种烦恼所驱使,没有停歇。所以修行十善业道总是不能持久。要想奉行十善业道,应该以三种时间为限。是那三种时间呢?从清晨到中午名为上时,一顿饭的功夫名为中时,行走百步的时间叫下时。修学十善法的人随自己所能接受的程度,任选一时,在此时间内护持自己的心念,坚守不贪、不嗔、不痴的戒律,令不缺失。这样就是修习十善法了。
王曰如世尊说。限三时持十善行者。其功盖微。云何生福。佛告王曰。人修十善。时节虽促。功报弥广。何以故。心道三戒。难守护故。虽少时持。果报无量。譬如有人于百年中积聚薪草。以火焚之。须臾灭尽。是故当知。少时修善。能灭无量恶业重罪。又如攒火。加勤用力。须臾得火。火之功力。能烧天下草木丛林。须尽乃息。大王当知。人修十善。亦复如是。须臾之功。能灭无量恶业重罪。能令行者。起菩提芽。萌芽成故。渐渐增长。至成佛果。?
波斯匿王说:如您所说,限三时行善,功德应该很小,怎么能够产生福报呢?世尊答道:人修十善,虽然时节短促,但是功德却很广大。为什么呢?心道三戒难以护持的缘故,所以即使是很短的时间也会有无量的果报。如同有人积攒了百年的柴草,被火一烧,片刻就会消失。虽然行善的时间短,但是能够灭除无量的恶业重罪。又如钻木取火,需要很用力,但是等得到火后,这一点火苗可以把天下的草木丛林点燃,直至焚烧尽灭。您应该知道,人修行十善也是这样,片刻修行可以除灭无量劫恶业重罪,能够让人生出菩提的萌芽,有了萌芽,渐渐成长,就会结出无上正觉的佛果。
王闻是已。更起作礼。甚大欣庆。得未曾有。白世尊曰。弟子今者。大得善利。所以者何。闻世尊说。修十善道。功德因缘。能令众生成菩提芽。弟子今者。志乐菩提。当勤修行。心不退却。佛说是时。随从王者。群臣吏民。后宫夫人。四部弟子。天龙鬼神。人非人等。五千余人。皆发无上菩提道意。
波斯匿王听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喜激动,向世尊顶礼说:弟子今天得到非常大的利益,因为听闻佛说的修行十善的功德因缘。能够让人出生菩提萌芽,弟子从今开始,以无上正觉为志向,勤奋修行,心不退转。波斯匿王这样说的时候,跟随来的大臣官吏,后宫嫔妃,以及在场的四众弟子,天龙鬼神,非人众生等共五千余人,都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never-had-karma-vernacular-exp-lanation-3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问:
受十善法。随其所堪。于一时中。将护其心。坚持三戒。无令漏失。是则名为修行十善。请问刘欣师兄,里面说的“坚持三戒”是哪三戒?
答:
天帝白曰。如尊所说。人行十善。心道三戒。难为护持。天人亦尔。嫉妒嗔恚。憍慢邪见。如是等心。未曾不有。帝释天主向野干说:就像您说的那样,凡人修行十善,心道三戒难以护持,天人也是这样啊,嫉妒嗔恚,骄慢邪见。这样的心也是有的。
就是心道三戒。嫉妒嗔恚。憍慢邪见。
“三时行善”这个帖子的交流回复。(刘版)
这正是需要强调的。当然,如果大家在十善做好了之后,养成习惯之后,念诵佛号是经典所赞许。佛典中在念佛,念咒都是对善男子,善女人说。可是如果我们的十善还没有养成习惯。那么念诵佛号的意义便不一样了。
这里修的是戒。不是定。摄心为戒。等戒成就了,定自然会有。《楞严经》讲:因戒生定。现在我们学佛不是因为佛法难觅,佛法难寻,而是不一步一步去学。
大家把修定的种种方法都当做宗旨来执行,念佛,念咒,念安般。这是方法。而且是修定的方法。如果认为这个方法超过一切那么修行就不会顺利。这些方法不是佛法的全部。尤其不是佛法的基础。释伽牟尼佛临终告诉我们:以戒为师。为什么不说以修定为师,以修念佛,念咒为师?因为这些不代表戒!
我们念佛念咒,五分钟很容易不打妄想,很容易十善。但是放下之后呢?习气改了多少是不好说的。有很多同修都念佛,念咒,有的有很长时间了。那么十善的习惯养成了多少呢?经典上说的益处我们得到了多少?是不是百分之百?不是。这个原因不是佛讲的不对,是我们修的不对。我们还不是善男子,善女人。这个十善习惯还没有养成。戒还没有成就,就想得定。贪嗔痴的习惯很强,得定是困难的。
十善做好了,每天念十声佛号,我们的将来是光明的。往生是可以保证的。
十善没有做好,每天念多少佛号,将来也是不保险的,因为一念贪嗔痴就可以牵引入三涂。自主往生的保证不是念了多少佛号,而是戒是否作的好。
对了,十善法戒和八关斋戒还不一样。不是其缩影。十善法戒包括八关斋戒。这里是讲怎样循序渐进的来实行。当然等实行之后,养成习惯之后,用什么方法修定,是大家的选择。开始一定要以养成十善的习惯为目标。
如同上面讲的,在自己设立的时间内,守护自己的心念,不贪,不嗔,不邪见,不嫉妒,不骄慢。告诉自己这个时间内自己要奉行善业。把自己装成一个十善之人。
而且天天如此。我的体会用不了一个星期,就会感到它在生活中起的作用。(如果每天用一个小时的话,效果更加明显。半天我没有试过。惭愧。)而且大家会喜欢上行善。有心中油然自得的感觉。
先不要说,扩展到一切活动中。这个话有时候说起来很在理,但是作起来不是那么回事。
老实按照这个方法作下去,不用扩展,自然扩展。一旦养成习惯,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。不用去费心扩展。
还有“完全靠自力维护本心,不靠加持”这句话可不是很贴切。如果我们真的按照世尊的这个方法作。地藏菩萨,观世音菩萨不会不加持。十方诸佛不会不护念。如果我们不勤行十善,那么恐怕只有冤家债主护念。
1什么时候十善圆满需要看我们用功的情况喽。
2十善也可以分为几品。有上品的,有中品的。有下品的。上品的十善,是菩萨道。比如不予取,不仅做到,还能积极布施。这是上品。下品仅是刚刚能够做到十善的基本。再比如上品的不邪见是能自觉觉他,下品的仅是能敬奉三宝,深信因果。
如果十善圆满就是佛。
1 凡是念佛往生,而且是自主往生的,都是力行十善的。不识字,不精通佛理的人不一定十善不好。或许更好。这个是不因学得,象我这样的,是需要学习才能做到得那类。
2 临终时听闻佛号,是能够灭罪,往生与否要看他的愿,是否愿意。是否向往。临终能够听闻佛号,也是一种福报。现在好像很少了,临终都在医院抢救一通才行。难啊。
3 这个期间念的是戒,但是什么是戒呢?《楞严经》云:摄心为戒。就是说,这个时间是要看着自己的心念不犯这个戒。看着自己不贪欲,不嫉妒,不嗔恚,不骄慢邪见。
问:
是不是这个时候什么都不想就行了?
那扩大到全天呢,有事情应酬还能做到不想么?这时候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的来,可能根本无法去留意刚过去的那一刻
是个什么样的念头阿?
师兄指教啊!
答:(刘版)
不是什么都不想了,而是要摄心,要随时检点自己的心念,不要犯恶业,不要贪欲,不要嗔恚,不要骄慢邪见。
开始的时候最好专注,其他事情不要干,就紧紧看着自己。其实能够每天达到一个小时。养成习惯,其余时间就自然而然会处于善心善念之中了。
就如我们看一个小时的幽默笑话、喜剧电影,那么一天都会有好心情。
问:
不贪不嗔不邪见不嫉妒不骄慢,我们每天上班,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,只顾忙自己手上的事情,哪有闲时间来想这些?哪 这算不算不贪不嗔不邪见。。。。。呢?
答(刘版)
其实我们虽然在忙工作,但是贪嗔痴的习气是一点不该的。而且是处处体现。忙归忙,但是习气总是存在。
比如,贪,我们贪工作成绩、工作进度、贪上级的表扬,贪业务收入。这些无不渗透于我们对每一件事情的态度中。
妄想习气是很细微的,不做足返观自心的功夫,很难体察出来。
从晨至食。名为上时。
经一食顷。名为中时。
行百步时。名为下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