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危害性在哪里?— 末法杂谈8

佛教的危害性是什么?这种问题我们经常被一些刚接触佛教,或者对佛教不太友好的朋友询问。而佛教弟子通常对这些问题也抱以反对的态度。要么嗤之以鼻,不加理会。其实要说危害也的确是有的,当然佛教的危害不是体现在对我们个人如法修行上,而是体现在与世俗社会的矛盾上。

如果仅以我们某个佛弟子来说,我们如法修行的佛弟子,福报是增长的,未来轮回中是越来越好的,危害并没有什么。

但是佛教对于世俗社会的确是有危害的。因为佛教的终极目的是出世,这个和世俗社会就是有冲突的。

佛教会降低世俗社会的权威性

在佛教中有一个故事,说一位公主,国王跟她说:你之所以现在有种种福报,就是因为是我的女儿啊。这位公主就说,佛教讲因果,我的福报是因为我自己的善业,而不是因为别人。这位国王非常生气,就把公主赶出了王宫。这位公主被赶出去后,嫁给了一位普通人,后来夫妻二人发现了宝藏,公主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

这个故事其实很明显地告诉大家,佛教弟子,如果真的是有信心的佛弟子,对于社会的权威,是不太重视的。因为佛教理论的基础,就是因果自担,而不是社会权威赋予。

中国是一个对社会权威很重视的国家,比如皇帝,官员,哪怕黑社会的老大,也是如此。但是也只有佛教才会有见了皇帝不拜的事情。因为佛教的法义中认为每个人的现世所遇,都是因为自己的业力。而不是其它人的赐予。这一点对世俗社会的结构,有明显的破坏作用。因为世俗人眼中,觉得我挣得这个钱,是老板给的,我这个职位是上级提拔的。而佛教不这么看。所以世俗中的权威,对佛教来说充其量只是因素之一,而非决定性的因素。

佛教打破了世俗家庭的框架

佛教的出家制度,打破了世俗的婚姻家庭制度。这一点大家应该经常见。出家人放弃家庭恩爱,因为佛教弟子有更有价值的追求,这个追求是不限于此生此世的。

很多人认为佛教的出家制度,对社会是一种危害。如果大家都出家了,那么人类岂不是灭绝了?

其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。一个是佛教并非让所有人都出家,佛教修行也不是一定要出家才行。甚至都不是一定要放弃欲望。

优婆塞戒经》中就说过:善男子。优婆塞戒。不可思议。何以故。受是戒已虽受五欲。而不能障须陀洹果、至阿那含果

就是说受持优婆塞戒律,虽然享受五欲快乐,却不会障碍须陀洹果、阿那含果等,佛教可以证得的果位。

佛教会让人远离世俗欲望

很多人对佛教诟病的原因之一,就是佛教禁欲。其实说禁欲是不对的。禁止是一种外力强加的模式。佛教的模式是逐渐远离。

之所以远离,因为欲望本身会带来痛苦,同时欲望也不是真正的快乐,而佛教的修行过程是离苦得乐,能获得真正的快乐,自然会远离世俗的欲望。

对于世俗社会来说,有人认为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。的确是这样。社会发展,的确有人的欲望的作用。

但是佛教认为欲望是有害的,就好像刀头舔蜜,不是说满足欲望,没有快感,的确有的,而且很强烈。但欲望的满足,其实更像是痛苦的缓解。

将来社会依靠欲望的推动,发展成什么样子,我们还要继续观察。

对佛教的误解和利用会导致社会灾难

在中国的历史上,始终存在着以佛教名义设立的宗教社团。甚至发生由这种社团所发动的社会灾难。比如白莲教、一贯道,还有现在的轮子功等等。

这些社团所奉行的教义,只是借用了佛教的一些名词。比如法轮在佛教中只是个形容词,形容佛教传播如同轮子转动一样,连贯不休。所以称为法轮常转。不是真的有个什么法轮。佛教经典里虽然由弥勒菩萨下生成佛的讲述,但那是在多少万年之后。

而这些宗教社团,就是利用大家对佛教的不了解,误导,欺骗大众,以获取私利,达到自己的目的。这种在佛教里称为附佛外道。是灾害的根源。

总之,我们不否认,佛教对世俗社会是有危害性的,因为其教义深邃,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搞懂,因为其目标和世俗欲望相背离,所以肯定是有冲突,有矛盾的。一定程度上就是危害着世俗社会的结构。但是从佛教的角度看,特别是如法修行的佛弟子来说,这不是什么问题。更不会导致世俗社会的完全崩溃。毕竟佛教早已经预言了,末法时代也是有年限的,在一段时间内,佛教才是逐渐溃灭的。直到未来弥勒菩萨成佛,佛教正法才会再次兴盛。所以不用杞人忧天了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方广佛教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i55.com/harmfulness-of-buddhism.html

(8)
刘欣的头像刘欣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2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