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
菩提体者……
0
文章
182
评论
15
回答
2
粉丝
-
怎样才能不受恶报?(摘录)刘师兄: 这些比喻中大家可以看到,我们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因果,避免恶报、培养善报呢?因我们已经种下了,改不了了。我们不想看到结果怎么办?改变“缘”! 缘是什么?其实就是其它的因、其它的果。相对于某一个单独的因果来说,其他能够影响、关联的因果,都是它的缘。就是助缘。 《瑜伽师地…
-
刘师兄后续回复: 写这个帖子有两个考虑,一个是这个故事被改编的各种版本都有,有的已经严重歪曲了本身的意义,甚至有的把这个比喻当作了宣传禅者当下能够享受生活的说明。故此提供给大家经典的开示。 其二,生死苦海当中我们总是以为有时间、有未来、有自己的各种希望、有欲求。孰不知这些东西无不是转瞬即逝,五欲欢乐…
-
因果的运作不是您认为这样简单的,"因名缘起,果名缘生"。虽然你说话的时候很注意,没有犯口业,但是你说的话又是一个"因"或曾经种下的"因"会成熟为"果"的缘。您知道守好十善是对的,无始劫以来,您也不清楚曾经种下多少"恶"的种子(因),种子遇到可能形成(果)的缘。就会受报。解决的办法是守好十善(止恶)并…
-
佛教谈不妄语 https://www.yi55.com/buddhism-does-not-lie.html
-
"若初学坐禅时,于一静处,直观身心、四大五阴、眼耳鼻舌身意,及贪嗔痴,若善若恶,若怨若亲,若凡若圣,及至一切诸法,应当观察:从本以来空寂,不生不灭,平等无二;从本以来无所有,究竟寂灭;从本以来清净解脱。 不问昼夜,行住坐卧,常作此观,即知自身犹如水中月,如镜中像,如热时炎,如空谷响。若言是有,处处求…
-
如人学射,初射大准,次中小准,次中大的,次中小的,次中一毛,次破一毛作百分,次中百毛之一分,次后箭射前箭,筈筈相拄,不令箭落。喻人习道,念念住心,心心相续,无暂间念,正念不断,正念现前。又经云:“以智慧箭,射三解脱门,筈筈相拄,勿令落地。”又如钻火,未热而息,虽欲得火,火难可得。 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…
-
众生心生,则佛法灭;众生心灭,则佛法生。心生则真法灭,心灭则真法生。已知一切法各不相属,是名得道人。知心不属一切法,此人常在道场。迷时有罪,解时无罪。何以故?罪性空故。迷时,无罪见罪;若解时,即罪无罪。何以故?罪无处所故。经云:“诸法无性,真用莫疑,疑即成罪。”何以故?罪因疑惑而生。若作此解者,前世…
-
掉举 瑜伽十一卷云:掉举者:谓因亲属寻思,国土寻思,不死寻思,或随忆念、昔所经历戏笑、欢娱、所行之事,心生諠动腾跃之性。 显扬一卷:掉举者:谓依不正寻求,或复追念曾所经见戏乐等事,心不静息为体。能障奢摩他为业。乃至增长掉举为业。如经说:汝为掉动,亦复高举。乃至广说。 成唯识论六卷云:云何掉举?令心于…
-
大乘了义经典,在学习的过程中,无法理解其中的法义,对于经文中性空,空性,不生不灭,无二无别,平等普遍等等经文理解不了,现实中也遇不到善知识,也没有机缘看到"占察善恶业报经白话解释",这样手把手的教学。今生就是福报不够,智慧久缺,那怎么办?在解深密经中有这样一段开示。 …… "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,已…
-
看完这篇帖子,我想不少师兄有这样的疑问,如何判断出家人是持戒还是破戒,是正见还是邪见,如果亲近和依止了无惭愧僧,经中讲到了,果报是很严重的。很多人也是偶尔去下寺院,也有和朋友同事结伴同行,看到大家礼拜供养出家人也会一并学习。如果不小心礼拜供养的是破戒恶行比丘,那怎么办? 大家不用担心,世尊在经文中已…
点击查看更多